总体目标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文件精神,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现代供应链的要求,探索供应链教学改革思路,促进供应链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建设,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经研究决定举办2020年全国供应链采购模拟大赛。

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批准成立的国家级专业物流科技服务机构、面向全国开展技术研究和公益服务的组织,特发起本次全国供应链采购模拟大赛,通过比赛实现高校相关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更好地培养和发现供应链采购管理方面的人才,促进中国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发展。

在新经济体系下重新定位采购的职能已经开始,以此来应对全球性的竞争,科技的快速变革和高企的客户期望值带来的挑战。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采购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基于供应链采购模拟的比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采购规划能力、规划实施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成为各行业培养和发现供应链采购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供应链采购管理人才的需求。

本届大赛以“对接行业、提升教学、服务企业”为原则,为在校师生和企业建立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竞赛过程与企业运营流程对接。通过对供应链采购管理的仿真模拟,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采购管理技能水平及管理意识,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承办单位: 厦门易木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现代供应链研究中心

广东省川流采购与供应链职业培训学校
媒体支持: 《物流技术》杂志

参赛条件

参赛对象

全国高校(含本科、高职高专)管理类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每所院校限报二支队伍,每支参赛团队由3名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组成。

报名时间

2020年11月13日~2020年12月08日。

报名方式

报名为网上报名,各单位登录大赛64体育官网www.easymoo.com,点击[供应链大赛]—[2020全国供应链采购模拟大赛]进入报名流程,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后,从大赛64体育官网下载报名表加盖学校或院系公章,报名表上传后等待审核。报名审核通过后即可在大赛64体育官网的[团队信息]中查看参赛帐号。


组织形式

大赛的竞赛平台采用厦门易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采购模拟实战平台],全程采用互联网在线比赛(网赛)形式。大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组两个赛道分别进行比赛。

各参赛团队以大型制造企业管理机构中“采购总监”、“采购经理”、“采购专员”三大角色为分工依据,在制定总体采购战略规划后,通过“导入生产计划”、“测算物料需求”、“编制采购预算”、“签订采购协议”、“下达采购订单”、“支付采购费用”等重要业务环节进行模拟实践,在模拟过程中以“采购成本”、“日库存资金占用”、“生产满足率”、“原料合格率”、“预算偏差率”等五项采购管理绩效指标为优化依据,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供应链采购模拟竞赛。

比赛过程分为12个阶段,每个月为一个阶段,所有阶段完成后,针对各家虚拟企业,平台给予相应的各项指标以及得分,用以衡量企业采购管理效果,各团队可根据平台提供的指标数据,总结、讨论、并制定下一阶段的运营管理思路,最终成绩依据竞赛平台的评分标准进行计算。

报名及练习

2020年11月13日~12月08日

根据赛事要求在线注册、报名。

注:已完成报名事项并获得比赛账号的参赛团队,可使用比赛账号进行个人练习;练习期间会根据比赛进程发布团队练习。

初赛

2020年12月13日~2020年12月19日

初赛由主办方统一发布,各参赛团队分本科组、高职组按所分配的赛区准时参赛。每场比赛根据报名总数按15~20支团队进行分组,每支参赛团队均有两场初赛参赛资格。

初赛两场时间如下:

赛程 日期 时间 组别
初赛第一场 2020年12月13日 10:00~12:00 本科组
14:00~16:00 高职组
初赛第二场 2020年12月19日 10:00~12:00 本科组
14:00~16:00 高职组

初赛两场根据系统排名获得对应的积分,排名积分如下所示: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 第十九名 第二十名 未完成 未参与
100分 98分 96分 ... 64分 62分 60分 0分

排名规则:首先根据两场初赛的总积分进行排名,如总积分相同则根据两场初赛的系统总成绩进行排名。

晋级规则:根据报名队伍数量选取初赛总排名前40%~60%的团队晋级决赛。

决赛

2020年12月26日

本科组、高职组晋级团队分本科组和高职组分别进行决赛,决赛时间如下:

赛程 日期 时间 组别
决赛 2020年12月26日 09:00~12:30 本科组
14:00~17:30 高职组

奖励办法

本次大赛根据入围决赛的团队数,按本科组、高职组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奖项,获奖比例分别是:10%、20%、30%、40%,由主办单位统一为获奖团队发放获奖证书。
一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由主办单位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