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发布后,系统会根据本案例设定的参数自动生成一套新的模拟数据,参赛人员可先根据【案例背景】界面的背景描述和本次模拟的考核指标及历史数据对本场模拟进行初步的分析。
产品及物料清单:展现了每种产品的物料构成比例、去年的实际产量、今年的计划产量。
工厂布局:展现本场模拟的工厂分布情况。
考核指标及历史数据:分别展示了往年的指标完成数值及本次模拟的指标要求数值。
采购成本:
本项指标主要是考核参赛人员通过签订合适的采购协议并制定合理的采购订单来降低整年的采购成本。
日库存资金占用:
本项指标主要是考核参赛人员通过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控制库存从而降低原料积压所带来的资金压力风险。
生产满足率:
本项指标主要是考核参赛人员通过减少原料的断货次数和数量来提高生产满足率。
品质合格率:
本项指标主要是考核参赛人员在公司要求的标准范围内,选择供应商时综合考虑原材料的品质合格率,而不仅是单纯从价格或提前期等因素作为供应商的选择依据。
预算偏差率:
本项指标主要是考核参赛人员如何利用现有数据,准确制定每月的采购预算,合理规划企业资金的运用。
采购预算的偏差率为考核指标之一,编制采购预算包含三个步骤:【更新生产计划】、【测算物料需求】、【编制采购预算】,每个季度开始的第一天可对每个步骤重新执行一次。
更新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编制采购预算的初始依据,每季度的第一天可从生产部门获取一次最新的生产计划。
注意:每次获取到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执行时间离当前模拟时间越近,计划的偏差度越小,生产计划执行时间离当前模拟时间越远,计划的偏差度越大。
测算物料需求:
根据生产计划及产品和物料的配比关系,可计算出每个阶段的物料需求量,与生产计划相同,每季度的第一天可更新一次,每次更新后,生产计划执行时间离当前模拟时间越近,物料需求量的偏差度越小,生产计划执行时间离当前模拟时间越远,物料需求量的偏差度越大。
在模拟过程中该测算过程为系统自动计算,可通过模拟小练习中的【编制物料需求计划】进行手工计算,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该环节的知识。
编制采购预算:
根据每个阶段物料的需求量、每种物料的采购价格等条件可计算出每个阶段的采购成本,关于仓储成本、物流成本、其它成本可参照往年数据及本次的模拟数值进行估算,采购预测的编制每个季度的第一天可重新调整一次。
注意:编制采购预算的工作在采购部门的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制定合理的采购预算,对后续的采购计划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采购协议是供需双方合作的基础,只有签署采购协议才可开展具体的采购工作,签署采购协议前需先结合本场模拟的考核指标从供货市场中挑选出目标供应商。
用于评选供应商的因素包括:
城市:
供应商所在城市与工厂距离越远,运输时间越长,会增加一定程度的断货风险,根据服务条款的不同,也有可能会增加运输成本。
服务条款:
不同服务条款,所需承担的运输成本不同。
到门:无需承担运费;
到港:需承担目的港至工厂间的运费;
自提:由采购方承担运费。
品质:
品质合格率是考核指标之一,需作为评选供应商的重要依据。
交货:
准时交货率越低或发货提前期稳定性越差,同时也意味着订单无法按计划送抵至工厂的可能性越高,此时就需要为工厂设置更高的安全库存,否则会增加断货风险,但增加安全库存也会影响到日库存资金占用指标。
价格:
采购价格是影响成本指标最重要的因素,可通过平均价格比率及最低价格比率对市场同档次物料的平均价以及最低价进行比较。
采购订单为模拟的核心环节,模拟人员需根据每个工厂的物料需求情况合理地向供应商下发采购订单,并通过往期的模拟结果分析如何优化采购工作。
编制采购订单的要点包括:
选择供应商:
如有向多个供应商签署采购协议时,需根据当前的模拟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如:有多个工厂时,有可能会考虑向离工厂较近的供应商采购。
选择运输方式:
当前能提供的运输方式与供应商所在城市相关;
不同运输方式所发生的运输成本不同;
根据采购协议中指定的服务条款(到门、到港、自提),在可选的运输方式中有进行协议约定标记,如使用非协议约定的运输方式,需承担由此产生的运输费用;
设置下单日期:
每个供应商的发货提前期及提前期的稳定性不同,设置下单日期时,需结合发货提前期、运输时长、现有库存等信息综合分析。
设置采购数量:
品质合格率:每个供应商的品质合格率不同,物料到货后,会自动进行质量检查;
当前库存量:当前库存量为质检后的数量;
发/到货计划:在途货量、待发货量、订单计划均为未进行质检的数量,需结合品质合格率进行折算,得出大致的最终可用货量,并以此制定后续的采购计划;
最低采购金额:与供应商签署的采购协议中,有约定每个采购订单的最低采购金额,当使用协议约定的运输方式后,需确保每次的采购金额不低于最低采购金额。
预测运输成本:
可在运输计划中自动测算当前采购订单的运输费用,预付费用为供应商支付,到付费用为采购方支付。
根据协议要求,每个供应商都有对应的尾款支付期限,每月根据计划执行后,系统会生成相应的账单,账单中的费用不会自动支付,需根据事先编制的采购预算选择需在本月支付的费用,并进行申请付款操作。
看板中实时展示了考核指标的模拟情况,可在此查看每个阶段的模拟结果,并根据往期的模拟结果分析如何优化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综合得分为本场模拟的最终成绩,并以此进行排名。
综合得分 = (指标得分 排名得分) / 2 低于初始库存扣分, 注:生产满足率得0分的队伍的所有指标均不参与集体排名,且该队伍本场模拟无成绩。
采购成本:
指标得分:(1 - (实际采购成本 - 采购成本指标) / 采购成本指标) * 30, 最高30分,最低0分。
排名得分:(1 -(实际采购成本-集体最低采购成本) / 集体最低采购成本) * 30,最高30分,最低0分。
注意:
1、在模拟结束时系统自动针对未支付款项进行结款,即所有未支付款项自动转化为实付款,如果未支付款项有违约情况则同步产生违约金。
2、在模拟结束时系统自动将上一年度的未支付款项在本年度总采购成本计算中扣除。
品质合格率:
指标得分:(1 - (品质合格率指标 - 实际品质合格率)* 20)* 10,达标的得10分,低于指标5个百分点的得0分。
排名得分:(1 - (集体最高品质合格率 - 实际品质合格率) / 集体最高品质合格率) * 10,集体最高品质合格率得10分,其他队伍按偏差计分。
日库存资金占用:
指标得分:(1 - (实际日库存资金 - 日库存资金指标) / 日库存资金指标) * 20, 最高20分,最低0分。
排名得分:(1 - (实际日库存资金 - 集体最低日库存资金) / 集体最低日库存资金) * 20,最高20分,最低0分。
生产满足率:
指标得分:(1 - (生产满足率指标 - 实际生产满足率)* 10)* 30,达标的得30分,低于指标10个百分点的得0分。
排名得分:(1 - (集体最高生产满足率 - 实际生产满足率) / 集体最高生产满足率) * 30,最高生产满足率的得30分,其他队伍按偏差计分。
预算偏差率:
指标得分:(1 - (实际预算偏差率 - 预算偏差率指标)* 2)* 10,达标的得10分,偏差超过50个百分点的得0分。
排名得分:(1 - (实际预算偏差率 - 集体最低预算偏差率) / 集体最低预算偏差率) * 10,最高10分,其他队伍按偏差计分,最低0分。
低于初始库存量:
当模拟结束时,如果物料库存数量低于初始库存数量时,会扣减相应的分数,最高扣10分。扣分值 = (10 / 原料种类数量) * 低于初始库存的原料种类数量。
此项仅适用于计算综合得分。